小暑大暑緊相連,氣溫升高熱炎炎”。
2022年7月16日是入伏的第一天,今年的三伏時間從7月16日到8月24日,一共有40天的時間。
這40天也是一年中氣溫最高,且又潮濕、悶熱的日子,請大家在三伏天注意養(yǎng)生,合理使用空調,保持人體健康平衡。
老話說,“冬養(yǎng)三九,夏養(yǎng)三伏”。
三伏是一年中最熱的階段,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養(yǎng)生時刻。三伏過不好,是要留病根的!
快來看看今年的三伏時間表吧!
“初伏”10天:7月16日——7月25日
“中伏”20天:7月26日 —— 8月14日
“末伏”10天:8月15日——8月24日
可以看到,今年的中伏有點特殊,長達20天,再加上最近我國多地局部地區(qū)出現了異常高溫氣溫,這40天將會很難熬。
高溫、高熱、高濕的“桑拿天”將會頻繁出現,各種健康問題也會接踵而來,比如中暑、心血管疾病、心衰等。
給大家總結了一些關于三伏天的養(yǎng)生小知識,記得收藏哦!
01三伏要防寒
伏天一定要一心防寒!
入伏后有一個問題一般人都會搞混:“伏天里我們是不是要一心防暑?”
錯,正好相反!要一心防寒!
夏天不防暑要防寒?不明白的人,趕緊往下看!
伏天開始,人體陽氣在一年中逐漸達到頂峰,血管處于擴張狀態(tài),腠理開泄,一旦著涼,寒邪便容易趁機入侵。
人們在夏季多喜食冷飲,愛吹空調,這些過度貪涼的行為都可能讓身體在無形中被寒邪傷害。
很多病都是由于進食寒涼而導致陽氣受損,或過于貪涼致外邪入侵所致。
所以千萬不要小看夏天的寒邪,此時防寒甚至比防暑還重要。
冬病夏治,夏天可是保養(yǎng)身體的一個重要時期!
三伏天防寒,就看這四招:
1、避免冷風直吹。
無論是開空調、吹電扇還是窗邊納涼,都要避免長時間直吹。
夜晚睡覺時,門窗別開小縫兒,以防虛邪賊風。
2、護好兩個部位。
咽喉和后心是人體最薄弱的地方,很容易受到風寒的侵犯。
護好這兩個部位,有助于幫助身體緩沖低溫的寒氣。
3、飲食切勿貪涼。
要少吃冷飲,多喝常溫水,尤其是小孩、老人。
小孩子陽氣正在成長中,過食冷飲,會比成年人受到的損傷更大,易出現鼻炎、咽炎等呼吸疾病以及反復的扁桃體發(fā)炎、發(fā)燒、脾胃不和等問題。
三伏天稍微動動就大汗淋漓,因此要定時喝水,不能等到口渴才喝
4、適當出汗
適度運動,可在早晨、傍晚練練太極拳,以帶動體內滯留的寒氣排出體外;
睡前用熱水泡腳,可舒筋活血,提高體內的血液循環(huán)
02三伏天吃什么
1、入伏吃三肉:羊肉、雞肉和豬蹄。
羊肉:驅走寒氣
酷暑難耐,很多人空調一吹吹整天,冷飲一杯接一杯,會導致腸胃受到刺激,造成消化道功能紊亂,肌肉酸痛。
羊肉是暖性的,適當食用,能夠驅散體內寒氣,疏通筋脈。
雞肉:補充體力
三伏天人的體力消耗大,很容易感到累,會損失不少蛋白質氨基酸。
適當吃雞肉能夠補充蛋白質,幫助恢復體力。
豬蹄:補充維生素
天氣熱,出汗多,人體中的各種維生素損失也多。
豬蹄里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、維生素D、維生素E等有益成分,蛋白質含量也高。
2、入伏吃三瓜:苦瓜、絲瓜和冬瓜
苦瓜:清熱排毒
中醫(yī)認為,苦瓜味苦,有清熱解暑、清心除煩、健脾開胃、益氣解乏、益腎利尿。
如果發(fā)現自己身上長痱子,就可以在餐桌上加入苦瓜。
絲瓜:祛風化痰
絲瓜可謂是三伏天里清熱瀉火、涼血解毒的“好幫手”
它性寒,具有消暑利腸、祛風化痰、涼血解毒的功效。
如果出現痰喘咳嗽、熱病煩渴等也不妨試試吃點絲瓜來緩解。
冬瓜:增進食欲
天氣越熱,人的胃口就越差。
冬瓜能清熱化痰,除煩止渴,降火解毒、利尿消腫。
而且冬瓜含水量較多還可以起到增進食欲。
由于不含脂肪且含糖量較低,對糖尿病、心腦血管疾病、高血壓等人群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。
3、入伏吃三飯:餃子、面條、烙餅攤雞蛋
頭伏吃餃子:開胃解饞
伏日人們食衣不振,往往比常日消瘦,而餃子在傳統(tǒng)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。
頭伏吃餃子還有一定的科學依據。
專家認為,伏天不能熱補或溫補,最好平補,餃子正適合平補。餃子含糖類、B族維生素、多種礦物質等,營養(yǎng)豐富、容易消化。
二伏吃面條:驅病敗火
用新小麥磨成面粉煮湯吃,吃后出一身汗,新糧營養(yǎng)豐富,發(fā)汗可以驅逐腠理之外邪。
三伏天除了喝熱湯面,還可以吃過水面,面條出鍋后用涼開水過幾遍。
麻醬、香油、陳醋,再配上黃瓜絲、菠菜等,澆上蒜泥,不僅刺激食衣,而且“敗心火”。
三伏吃烙餅攤雞蛋:恢復營養(yǎng)
烙餅除了面里的營養(yǎng)外,其他營養(yǎng)素都嚴重不足。
這時如果加上雞蛋,就可以達到飲食多樣化及營養(yǎng)均衡的標準。
03三伏天謹防這4種疾病
有句話說的好:“四十之前人找病,四十之后病找人”。
隨著年齡的增長,身體免疫力也在逐漸下降,三伏天一定要注意預防這四種病癥,如有感覺到不適,一定要及時就醫(yī)。
1、中暑
高溫天氣下,長時間在室外活動會出現惡心、嘔吐、頭暈等中暑癥狀,中老年人腑臟功能衰退,中暑幾率更大。
預防中暑三步驟:注意防曬,盡量穿長衣長褲,也可打傘、戴帽子;多喝溫水,每天至少1500毫升,大量出汗后,可適當喝點淡鹽水;
最好午休,晝長夜短,白天也補充睡眠,精神才會更好。
2、腸胃炎
高溫潮濕的環(huán)境,容易讓細菌滋生,如果吃剩飯剩菜、半生不熟的食物、會讓脾胃變得更加虛弱,從而導致痢疾,腹瀉腹脹腹痛等。
夏季雖然很熱但是不能貪涼,盡量不要吃剩飯剩菜。
3、熱中風
在天熱的時候,人體容易脫水,尤其是老年人,體溫調節(jié)能力較差,需要通過汗液蒸發(fā)來調節(jié),
這就容易導致血液變得粘稠,流通緩慢,流向大腦的血液變少,供氧不足,導致腦缺血,引發(fā)熱中風。
要避免長期待在高溫環(huán)境下,應及時補充水分,不要長時間對著一個部位吹空調,保持經絡暢通。
4、皮膚病
伏天的特點是濕度很大,在這種天氣條件下人體汗液排泄不暢,皮膚發(fā)黏,容易出現輕度瘙癢感。
真菌繁殖能力增強,以致腳癬、手癬、股癬、汗斑患者病情加重。
應增加皮膚清潔次數,盡量保持干燥和清爽,穿寬松、吸汗的衣物;
少吃刺激性食物,少飲酒,以免汗液增多。還可以給脖頸、腋窩、肘窩等部位撲痱子粉、爽身粉。
希望這些養(yǎng)生和三伏禁忌,能助你安全過夏!